看势得势,识“势”者为俊杰。疫情下,有的人对中国经济很悲观。记者到宝鸡采访宝钛集团董事长王文生、巨成钛业董事长罗建辉时,他们对疫情的影响很冷静。王文生说,全球疫情下谁也不能“独善其身”,疫情影响呈现“比较好的、受影响一般的、受影响较大的”三种情况。他说,企业以积极的态度应对疫情就会把损失降到最小。罗建辉说,客观地讲,疫情对钛市场有一定的影响,影响程度因企业而异,出口企业影响较大一些。他说,人类面临的每一次瘟疫、天灾,社会不但没有退步反而是在修复中前进。宝钛集团、巨成钛业在疫情中或多或少也受到了影响,相信他们以冷静的态度积极应对,损失会降到最小,经济复苏中还会一点点把损失补回来。
社会前进的步伐是螺旋式的,经济发展的轨迹同样也是螺旋式的。因为,事物发展总的方向和趋势是由低级到高级、由简单到复杂的前进运动。但前进的道路不是直线,而是迂回曲折的,会出现向出发点回复现象。这次全球性疫情,近期看是一次经济倒退,长期看却是经济发展的一次整合,甚至可以说是一次优胜劣汰的洗牌。或许“洗洗更健康”,洗洗更利于各行各业优秀企业走得更好,优秀产品更有市场。
记者走访调研分析了国内钛产业链条上的情况,的确,从海绵钛到钛材加工企业都受到了疫情的影响,尤其是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影响较大。但是,需要一分为二看待“疫情影响”的问题。因为,从2018年下半年以来,海绵钛增产扩产的脚步加快了,钛材加工企业也没有闲着,上装备重复上生产线的脚步就没有停止过。今年上半年海绵钛产量5万吨左右,这是历史同期最高纪录,下游市场并没有这么大的用量,所以,价格从8万元回跌,与疫情只有一点关系,那就是疫情为加速下跌起到了“助推”的作用。另外,钛材加工市场既分散又重复建设,比如钛焊管市场重复上生产线,疫情来不来,下一步“拼价”都是主基调。
尽管钛产业链条发展并不完善,海绵钛产能过剩,钛材加工的中、低端能力富余,高端不足。但钛微媒记者通过走访大量企业后分析,认为海绵钛市场会继续在低位运行,但从5月末6月初不会再往下砸深坑了,而是在低位平稳运行。事先分析为证,以下是钛微媒5月8日在《海绵钛价格在“两多两少”中行走钢丝》一文分析的一段话——“海绵钛价格底部已经砸出4.5万元/吨深坑,未来5万~6.5万元/吨估计要维持很长一段时间了。市场有一只无形的手,这只手也是无情的。因为,市场不相信眼泪。但也要相信,尽管当下海绵钛市场价格体系一片混乱,二季度末进入三季度时,混乱的海绵钛市场必将会在市场的梳理中逐步走向稳定。只是建议海绵钛企业且行且珍惜,遵循市场规律才是王道,价格要交给市场来定。”
分析我国今年1至5月进出口总额情况,可以看到出口状况在逐步好转——
一季度,进出口总额下降6.4%,出口下降11.4%,进口下降0.7%;
1~4月,进出口总额下降4.9%,出口下降6.4%,进口下降3.2%;
1~5月,进出口总额下降4.9%,出口下降4.7%,进口下降5.2%。商务部在公布1~5月进出口总额时,专门有一句,5月当月出口增长1.4%,进口下降12.7%。
进出口总额看似一组枯燥的数字,其实里面藏着政治经济学。一季度时,我国疫情最严重,国外零星有几个新冠病毒感染者,所以出口大幅下降达到11.4%,而进口只下降了0.7%,这也是出口钛企发出了“哀鸿遍野”声音的原因。随着中国疫情控制,国外疫情“失控”,进出口数据开始发生变化,1~5月,出口下降4.7%,进口下降5.2%,5月份出口已经出现增长1.4%,进口则大幅下降12.7%。数据告诉我们,出口开始慢慢好转了,这也印证了王文生、罗建辉说的要冷静分析,积极应对,而不能人云亦云,消极待之。
6月底,记者走访了珠江三角洲一带,一位台商说,虽然贸易企业仍受全球疫情影响较大,但中国经济已经在悄悄复苏。在与深圳极致钛业总经理王军、霸狮钛业总经理郭元兵交流钛市场时,获悉两家企业生产经营饱满,经营状况估计好于去年。因为,疫情改变了两家公司的营销思路,以变应变,积极应对,在静中观察,在变中发展。
从我国进出口总额数据变化看疫情下的钛产业链发展,未来,中国经济与中国钛产业一定是在修复中前进,就像罗建辉说的那样:钛的市场依旧在那里,只是疫情让市场延缓了发展的脚步。
看势得势,这是一种远见,更是企业发展的战略眼光,只有优秀企业才能看到大势,才能在疫情之下品味“宝剑锋从磨砺出,梅花香自苦寒来”的内涵。